投資-01-繳費彈性.png

過去,不管是哪一種保單,都有一個固定的繳費期限。

醫療險大多屬於附約,實支實付型、意外險等,都依約要繳到65-85歲,每年須繳費才有效力。

儲蓄險、壽險,這類主約型的保險,通常在約定保險額度後,依約定期限繳費,通常都是20年,也有不少保單可以調整為10年、6年的繳費期限。

保單是一種契約,打從簽訂保單開始,契約即發生效力。如果是繳費20年的保單,就必須依照約定繳完20年保費。

20年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小嬰兒可以長大變成大學生。

如果是車子,可以新車變成老車,再換成另一台新車變成老車。

如果是房子,20年後房子從新屋變成中古屋,但房貸20年後算是繳清了。

20年的保單呢?如果發生了什麼變數,不想繳了怎麼辦?保險公司都有先想到解決的方法,保單條款都有約定解決的方式。

一、解約。契約解除,保險公司退還剩餘的保單價值準備。保戶原本規劃保障完全消失。

二、減額繳清。保戶停止繳費,依照申請時的保單價值,降低原本規劃的保障額度。

三、展期。保戶同樣停止繳費,原本的保障也沒有降低,但是保障的期限減少,原本規劃的終身險變成有期限的定期險。

四、墊繳保費。保戶雖然停止繳費,原本應該繳納的保費從已經累積的保單價值中來扣繳,等待未來有能力時再申請返還墊繳的保費。

五、保單借款。向保險公司申請借款,由已經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中借出款項來繳納保費,當然這是需要付出利息當作代價的。

 

以上五種方式,就是傳統型保險對於繳費發生無法正常繳納時的處理方式,不管選擇哪一種方式,都違背了最初規劃保單的想法,

第一種解約,保障完全消失。

第二種減額繳清,保障會降低。

第三種展期,保額不變,保障期間會減少。

減額繳清與展期,都跟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有關,如果原本規劃繳20年,結果只繳兩三年,保價金累積太少時,選擇這兩種方式都會嚴重影響原先的規劃。

如果保費已經繳了七八年以上,保單價值準備金累積了一定程度,使用墊繳保費與保單借款方式將可維持原本規劃的保險計畫。

不管是選擇選擇哪一種方式,都受一個關鍵字影響,保單價值準備金。

保單價值準備金,是保險公司每次收取保戶的保險費,扣除必要的費用後,將剩餘的金額提撥至一個虛擬的帳戶內,作為保險公司將來支付保險金額的準備。

簡單的說,保單價值準備金是將來保險公司準備拿來支付給我們的錢。

我們選擇墊繳保費、保單借款,是提前向保險公司借用將來要付給我們的錢。

借錢要付利息,通常利息的計算方式是以每張保單的預定利率去加碼,每家保險公司、每一張保單都有不同的借款利率。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的網站上可以查詢到每家公司保單貸款利率。目前約落在4%~6.25%。

自己借自己存在保險公司的錢,要付最少4%的年利率?是否合理就看各位看官的想法拉!

 

講了這麼大一串,終於要開始介紹投資型保單的繳費方式了。

傳統型保單的價值準備金,在投資型保單中改稱為帳戶價值。

投資型保單的帳戶價值,同樣建立在保險公司收取保戶的保費,扣除必要的費用後,與傳統型帳戶價值準備金不同的地方在於,投資型保單是將剩餘價值投入保戶自己挑選的基金當中,只要帳戶價值有留有餘額,就能維持此筆保單最原本規劃的保障。

 

前面舉了一堆例子,都強調是繳費有困難時的處理方式。那如果有小筆多餘的資金呢?

一、那如果手上有多出一筆現金,我可不可以提前預繳三年的保費,然後三年內不用再繳?

二、如果原本繳20年的保費,繳完12年後,我可不可以要求保險公司讓我一次繳清剩下八年的保費?

以上兩個問題,傳統型的保單不行,投資型保單可以。

三、之前的問題,保單原本要繳20年,三年後保費繳不出來,投資型保單在帳戶價值仍有餘額時,可以完全不須變更原本的保障計畫,不需要辦理減額繳清、展期等降低保障的方式,只要在帳戶價值歸零之前,申請恢復繳納保費,原本的保險保障完全不會受到影響。

四、當有資金上的需求時,投資型保單可以直接將部分的帳戶價值直接提領出來運用,不需要向保險公司付利息借出原本就是屬於自己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將來有多餘資金,同樣可以一次或多筆分批繳入投資型保單的帳戶價值中,完全不會影響到最初的保障計畫。

 

繳費彈性可以說是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壽險繳費上最大的差異,不知道您是否認同呢?

後續的文章中,會針對保單價值準備金與帳戶價值的差異做出進一步的說明,敬請期待!

arrow
arrow

    吳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